close

 

直島.JPG

早上八點第一班船從高松出發,你以為有時間可以慢慢來,沒想到日本人這麼勤奮早起,差點擠不上船。

 直島-001.JPG 直島-002.JPG 直島-003.JPG 直島-004.JPG 直島-005.JPG 直島-006.JPG   

「哇!」叫鬧聲在身旁的乘客裡一陣混亂。「喀擦喀擦」快門聲此起彼落不斷。

船要入港了,而這一切驚嘆的來源在於岸上的一顆南瓜。不,也許說是瓢蟲比較貼切,因為它是紅顏色底黑斑點。無論如何,他是所有人目光的焦點——知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作品。你朋友前一晚也跟你提過:「到直島一定要去看南瓜」。你不太懂,這麼一個像玩具的作品如何讓這麼多人瘋狂,這次你來是為了別的目的。

直島-007.JPG 直島-008.JPG 直島-009.JPG 直島-010.JPG 直島-011.JPG 直島-012.JPG 直島-013.JPG  

島內雖然有公車,但以今天的人潮看來,絕對是租腳踏車比較好,300日元一天,既便宜又方便。

先到了本村港,也許是時間太早的緣故,除了在碼頭等開船以外路上沒什麼人,正好,你有充分的時間享受這個寧靜的早晨。這個展區的房屋間距很近,容不下一台汽車經過,你想起小時候放學回家時總喜歡東轉西拐抄捷徑,光線不明的巷子有些恐怖,但這種刺激感很吸引人,心臟噗通噗通跳的緊張,還有終於走到出口鬆口氣的感覺。

做了一會兒童年的夢,來到了小村邊緣一座石鳥居,通往山上的路口。

 直島-014.JPG 直島-015.JPG 直島-016.JPG

你喜歡大自然,享受被青山綠水圍繞的感覺,特別是獨自一人不用說話的時候,無聲的語言,萬物展現了最原始的面貌,陰晴圓缺的輪轉。

直島-017.JPG 直島-018.JPG 直島-019.JPG 直島-020.JPG 直島-021.JPG 直島-022.JPG  

上層樓,再上層樓,頂端有座神社,但這不是普通的神社,是杉本博司的作品「Appropriate Proportion」。一道透明玻璃的階梯到神龕門前,通過那道門後,仿佛可以無限延伸直上天堂,好不浪漫的一種想法。不只這樣,地底下的部分也可以參觀,從旁邊通過一個及肩寬的狹窄通道,你來到神龕底下,用服務員發的手電筒一照,微微黃光透映出玻璃梯下面部分。旁邊的岩石上水珠一滴一滴,除此之外寂靜聽不到任何聲音。雖然在地下,但這不是地獄,應該是一個禱告室,只要願意懺悔發願向善,前往光明的階梯在等著。 

緩緩漫步下山,十字路口右轉就是這次你最期待的地方——安藤忠雄博物館。

直島-023.JPG 直島-024.JPG

外觀看來是到處都可見到的普通住家,裡面卻是一個想像不到的大空間——灰色水泥平滑冰冷、天花板與牆壁斜面加錯組合,不帶感情色彩卻顯得莊嚴。

參觀路線迂迴,架上放著安藤忠雄幾個代表性作品的簡介與手稿,一層走完往下又一個房間,房間中心九塊立體方塊,正面分別跳出光之教堂從早到晚9個不同時間的狀態。

繞一繞不仔細看沒發現,房間的邊邊還藏了一條通往更下層的樓梯。

地下這層明顯比較深,沒有燈光,只靠天花板開的空隙透進些陽光。空無一物,除了一個圓柱體的半開放式的小房間,依所站不同位置發聲會有不同回音,如科學實驗一樣挺好玩的。旁邊的說明表示安藤忠雄特別注重地下空間與光線的導引,從他早期作品就在嘗試,尤其在擁擠的都市裡如何增加居住空間,往下挖掘會是個好辦法。

直島-025.JPG 直島-026.JPG 直島-027.JPG  

回到樓上後,人都走光了,門口處反而變得喧嘩,原來安藤忠雄本人到現場了,距離11點的演講還有20分鐘,先提早來簽書會。

你挑了一本他的自傳,原因除了內頁照片漂亮值得收藏,封面副標題「我的履歷書」吸引你。履歷書真的不好寫,來找有沒有什麼好靈感。

終於輪到你了,不愧是建築師,下筆快速,線條俐落,右邊寫著地中的部分很明顯可以看出是他在這座島上代表的建築「地中美術館」的俯瞰圖,但左邊那棵三條線往上的是什麼東西真看不懂,等待高人解答。

演講前還有時間再到地下室玩玩回聲,四下無人你小聲哼了一遍最愛那首——坂本九的「仰望星空」:

 

抬頭望望吧!夜晚的星空,

小小的星星,小小的光芒,歌唱著小小的幸福。

抬頭望望吧!夜晚的星空,

和我們一樣,無名的星星,祈禱著小小的幸福。

 

聲音繞著牆打轉,如大聖堂般宏偉寧靜的空氣,宇宙天外那顆星星,似乎也跟你心的頻率同步了。

幸福不易,人們總是要的超乎擁有。

幸福不難,只要放下手中已抓取的。

但重要的是經歷的過程。

什麼都沒做就滿足現狀的小確幸反而更傷人。 

 

你有時喜歡對自己說教。

 

上來時展示水之教堂的小房間已經擠滿人,服務人員引導下把空間做了最大限的利用後(擠入更多的人),安藤緩緩地走進來,在大家圍的圓圈上找個位子站定,泰然自若地開始搧扇子,那好像是一把金魚圖案的扇子,你之所以那麼注意它 ,那是因為他拿反了!白色朝外圖案朝內。一把沒有圖案的扇子的確滿奇怪的。

演講一開始提到高齡化問題,他說醫療進步現代人可以活到80、90歲不稀奇,但多數人不知道怎麼去規劃退休後的生活。將一生都奉獻給公司,等到退休後沒工作才開始著急不知道能做什麼? 

提到藝術的鑒賞力時說到在日本懂藝術的人很少,大多數人同大阪商賈一樣以金錢價格來衡量作品的價值。還說一個笑話:「一個日本人去參觀美術館,看到一幅畫,瞄一眼就走過去了,後來有個人跟她說那幅畫價值上億,『在哪!?』他馬上轉頭又去找那幅畫。」

真諷刺,你想,習慣跟著大眾價值觀走以後,自我對事物的鑑賞能力也會漸漸消失,這也許是除了工作找不到別的目標的其中一個理由,不知道自己要什麼。

「請現在還有看書習慣的人舉手」他突然舉手問,全場約一半人沈默。「現在學校畢業後不再看書的人越來越多,不讀書就減少了很多檢討自己、思考的機會,如此一來對任何事不感興趣也就慢慢失去活力。

「日本人太封閉了,世界這麼大,看看台灣人多有活力、韓國多美麗,這些充滿活力又美麗的亞州各國這麼近,但總是其他國家的人過來,真正願意走出去看看的日本人不多。」

最後話鋒轉到這次的建築作品,「這次要在舊屋內打造一個這樣的空間並不容易,要考慮光線角度的導引、通風設計等等很多」他強調「但這些都是日本建築師做到的,日本建築師的技術在世上數一數二,多困難的設計都有辦法將它完成。」

 

有批評有鼓勵,整個會場是在幽默的氣氛下進行。你很少聽到日本人說自己不好,但這種反省的力量不論種族每個人都需要吧。而能聽出反諷中的善意,也代表我們都還有一些文化素養與覺醒的潛質。

 

接著到了發問時間

 

一位65歲的老先生。臉上帶著懊悔和些許自責地發問:「退休之後我才懊悔自己沒有經歷過青春,現在的我該怎麼彌補那段時光?」

他回答:「有人說十歲二十歲是青春,有人到了四十歲還說自己青春,其實青春沒有一個明確的範圍,只要你覺得自己可以你就可以很青春。」 他接著從口袋拿出計步器「我每天都走幾千步,保持身體健康和一顆活力的心。」「過去我曾將計步器送給某位前首相,他很愛惜它,並到處炫耀這是安籐先生送給他的。」(大家笑成一片,知道這又是在諷刺剛剛提到鑑賞力的問題)

你想,能帶著自信說出幽默話語的人,就算七十歲了滿頭白髮,誰能說他老?青春代表著活力,相信自己做得到想做到的。如果一顆心始終勇於挑戰不害怕失敗,那個人不論幾歲都永保青春。

 

接著30出頭的父親問:

「剛剛提到思考力,請問我們該怎麼訓練下一代獨立思考的力量?」

他說:「首先要讓他們多讀書,也許你會說現在電視這麼方便,手機這麼發達,為什麼還要讀書?我出身鄉下,從小也是不看書的,因為根本沒有書,但長大後才發現書的好,幾千年來人們的思想都濃縮在這裡,一點一點去思考整理,最後終能彙整出一套自己的價值觀。另外一點就是不管孩子做什麼事盡量不要去幫忙,讓他自己親眼去看,去聽,去做,如此他才真能成長。這點女生比男生好。舉個例子:現在想要吃個咖喱,五個女生會合資合力從買菜到料理一起完成,然後再平分帶回家。而男生要不是在外面吃現成的,不然就是家裡媽媽做好的,幾乎沒有自己動手的機會。被慣壞的孩子自然什麼都不會做,想要培養他的思考能力,首先就是放手讓他去做。」

 

最後的問題,人群後面女高中生探出頭問:

「我們知道讀書很重要,所以可以請安藤先生推薦幾本自己喜歡的書嗎?」

他回答:「太多了一下子很難說清。比如夏目漱石的『坊っちゃん』(少爺)就挺有趣的。還有像是宮本武蔵的『五輪書』裡面介紹很多決鬥時如何面對不同對手變換招式。再來像是幸田露伴的『五重塔』,這本書雖然年代久遠比較難讀,但當你讀下去可以看到,暴風雨來時 ,主人公十兵衛不顧危險跑到自己建造的五重塔,那種與自己的建築共存亡的姿態,是後世每個建築家都該學習的。」

 

他延伸一下比較東西方差異:「其實我是不太聽音樂的,像貝多芬,莫札特那種,但試著觀察的話,你可以發現日本與西方的不同,西方注重感官,視覺或聽覺,所以表達方式會比較強烈,令人印象深刻。相對的日本比較重視環境的氛圍,有聽過『五感』這個詞嗎?也就是你眼睛看的,耳朵聽的,鼻子聞的,舌頭嘗的,手碰觸的。日本人重視環境的氛圍,可以用很細微的情感去表現。好的方面講是細微,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是把自己給框架住了。不走出這個框架是無法進步的。

「比方說今天你們看完展覽回家後,家人問你今天看了些什麼?你怎麼回答?有人說這裡很涼快,有人說裝潢很美,有人得到更深的體會,有人笑笑就忘記了,我今天問你:這次來直島一趟下來有什麼收獲?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,但希望你不要去局限它,有人喜歡畫框框,在框框中他有安全感,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只安逸現狀,比起畫框框更重要的是實際作為與應用,進步來自於每一次勇於改變,一個勇於改變的民族未來才有希望。」

 

50分鐘的分享會結束了,人群慢慢疏散出口,你卻有點恍神,發愣待在原地。你感覺得到些力量、開了些竅、看到了以前沒注意的東西,但你不知道的是該如何利用這股力量。旅行流浪有經驗有收獲,但若過頭,會不會變成只是青春的揮霍?

直島-030.JPG

離開博物館,正午太陽燃燒大地,街道間人影增多,年輕情侶,帶著孩子的小家庭,還有很多堅強背影的旅人,無論是誰手中必拿著一卷地圖,享受著探險尋寶的樂趣。

 直島-031.JPG 直島-032.JPG 直島-033.JPG 直島-034.JPG 直島-035.JPG 直島-036.JPG  

路邊一件作品「cockpit for wind and water」(水與風的駕駛艙),水面上小屋為開放式,一次進入約三到四人,利用幫浦與齒輪逆時針方向轉動......其中齒輪的部分辛苦很多,你跟素不相識的日本人一起進去,轉累的換手再換手,幾個人叫得玩得不亦樂乎,「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個孩子。」你笑了。

直島-038.JPG 直島-039.JPG  

來本村港時走山路,回去想改走海路,出發沒多久卻馬上遇到麻煩,沙灘路段全面封車,連腳踏車也不例外。交警輕輕一比指揮棒讓你繞山路,他殊不知騎淑女車爬坡多累,沒多久你就放棄下來牽車,只看到離熱鬧海邊越來越遠,山上有什麼人?沒一會兒你望見海邊聚集一群人,除了剛入港時那顆紅色南瓜,最有名草生彌間的那顆黃色南瓜,旁邊還有包括蔡國強等人的作品,有些遺憾不能下去看看,但你想起剛剛的話:「重要的是你從這裡帶了什麼回去。」有些人可以阻擋你視線,摀住你耳朵,但唯有在心中的東西、那些想法感受,沒人能帶走。 

直島-040.JPG 直島-041.JPG 直島-042.JPG 直島-043.JPG  

下山後不久是安藤忠雄設計的另一個著名景點——地中美術館。一開始碰到的大型建築不是美術館本體,只是售票口,在這裡買完票後,還需經過一條小徑才能到美術館。小徑旁一畝方塘,綠水面荷葉片片,黃白紫桃各色花朵點點,賞心悅目。

直島-063直島-045.JPG  直島-046.JPG 直島-047.JPG 直島-051.JPG  直島-049.JPG  

不久來到了地中美術館路口,沿著緩坡往前進入更深的森林。

線條俐落、表面光滑的清水混凝土牆面,滑過去冰涼觸感令人愛不釋手,石階步步疊起,抬頭望挑高的天頂,好像走入古代遺跡般神奇的感受。草綠和石灰色的搭配似乎是一種穩定的組合,每次看了總讓人心平靜。室內室外穿插交錯,一看廣闊藍天轉眼又落入迷宮,透明玻璃不時反射倒影讓空間更多元立體。而當最後每樣元素都消失於無聲的房間裡,唯一存在著如宇宙源頭黑洞般的寧靜力量緩緩轉動著。

直島-054.JPG 直島-056.JPG直島-050.JPG  直島-057.JPG直島-059.JPG  直島-058.JPG  

印象最深的是掛上莫內「睡蓮」的純白房間,進房間前必須先換拖鞋。

踏入第一步,感受到地面並不平穩,是由一小一小塊瓷磚組成,黑色的過渡通道後,眼前一亮,一個雪白的房間,後二左右各一前面一幅睡蓮已各式不同姿態伸展。原比例數倍放大後效果令人更震撼。

畫背後的牆面純白,地面瓷磚純白,天花板做成一大一小兩層,上面大的一層圓邊四角形玻璃引進日光,下面一層稍小一點的純白四邊形擋住陽光的直接照進來,折射的光線從四周透進來,巨大的房間上下左右溫暖柔和的白光包圍,如夢似真。

巨大油畫對照下人的比例尺變得不正常,似乎不是房間太大,而是自己縮小了。你仔細想想,希臘帕德嫩神殿,埃及金字塔,梵蒂岡大教堂,羅馬競技場,似乎每個偉大的建築物都有一個共通點,那就是讓人變得渺小。因為相信有個無比崇高的神的存在,人類才會有所敬畏、有所節制。

直島-060.JPG 直島-062.JPG  

 

回程路上,翻開剛剛買的安藤忠雄自傳,有兩段你特別留意的,第一是他求學的過程。

和別人不一樣,因為家裡經濟因素沒上大學,建築方面的知識完全是自己看書學來的,別人大學四年看的書他一年就讀畢,這不知該說他太天才還是學校太拖。

 16年學校教育結束的你,想想學到了什麼?有哪些事不在學校學不到的?有哪些是離開學校還是學得到的?生也有涯,學海無涯,不畫地自限才有法開創出更多可能!

 

另一段是用七個間一個人的歐洲之旅:

「一個人的旅行。走在一個人都不認識的國度。終於看到一直想看的建築。不安的道路上看得到希望。在建築與建築之間與自己對話,邊走邊想。年輕的時候,不知有多少次這樣的經驗。

「從這些旅行中學到的是:在一個的旅行之中,你不能逃避只能思考如何解決。沒錢、語言不通,願違的事也不少,每天是不安與緊張的連續,唯一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。」

這段話說出你的心聲,或許每個旅人的追求一個與自己對話的機會。當一個人完成旅行,那內心的成就感與蛻變是明顯感受得到的。

書中詳細描述:

「當年(1965年),我對外國一無所知,也不是像現在可以簡單用網路看得到世界的時代。當時的歐洲,對我來說只是個『遙遠的世界』。在出生的鄉下,沒有任何人去過國外。出發前和鄰居們一個個乾杯,仿佛再也回不來的樣子。行李裡塞了十隻牙刷,十個肥皂,藥物等等日用品,還有和山一樣高的內衣褲。充滿不安的情況下開始了旅程。 

「從橫濱港出發,先抵達俄國納霍德卡,經過幾個禮拜船與火車的轉運,終於到達了法國。那段時間常常眺望著遙遠的地平線,終於實際感受到地球之大與是世界一家的事實。

「在羅馬的梵蒂岡的大教堂中,發現了建築的意義。第一次到梵蒂岡時,因為知識不足還不太了解。下一次去,從天窗撒下的光線令人著迷。再來,震撼於43公尺的球狀空間與其均整的形狀。又一次,深深感動納滿溢整個空間的讚美歌的聲響。最後終於瞭解:建築真正的價值在於,將集合在這裡的每個人的心連結在一起,並讓他們印上深深地感動。

「回程的便宜貨船上,有來歐洲讀書的學者、摩托車旅行的少年、年輕的畫家、還有宇治萬福寺的僧侶等等各式各樣的人。灼熱太陽下,大家聚在被太陽照得發燙的甲板上一起坐禪度過。某次在非洲的港口短暫停留中,我拿了自己的衣服交換當地人的木頭雕刻。到了夜晚,印度洋如煤焦油般漆黑,遠遠望去無盡的海面上,滿天星斗中閃亮的南十字星,現在依然深深燒印在我心中。」

最後總結:「現在雖然這個網路普及,知識情報交流便利的現代社會,但若要像五十年前那樣直接觸碰世界得到感動,大概很困難吧。這7個月的旅行對我來說是很貴重的財產。

 

「的確很難。」你看到好多人現在工作只求穩定,忘了自己曾有夢想。其實你也一樣不意外會慢慢淡忘了曾有的夢想,開始覺得那沒有必要。

但抬頭看看吧!這片美麗的大海大地還在那邊,只有仍留有一絲絲夢想,充滿幹勁的年輕人依然會前仆後繼地往外跑吧!不計後果。

arrow
arrow

    Dennis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